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肝炎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健康话题。肝炎,简单来说,就是肝脏发生的炎症反应。当肝脏受到病毒、药物、酒精等因素的侵袭时,就可能发生肝炎。了解肝炎的类型、传播途径、主要症状、认识误区以及预防措施,对于保护我们的肝脏健康至关重要。
一、认识肝炎:肝脏的“警报”,你读懂了吗?
肝脏是人体的“化工厂”,负责代谢、解毒、合成等重要功能。肝炎是肝脏炎症的统称,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病毒、酒精、药物、脂肪等。
二、都有哪些肝炎呢?
1病毒性肝炎
甲肝、戊肝: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如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
乙肝、丙肝、丁肝: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
2非病毒性肝炎
药物性肝炎: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用药或者个体对药物反应:
酒精性肝炎:长期大量饮酒或短期内酗酒所致。
展开剩余88%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可以持续损伤肝细胞,主要表现以长时间的转氨酶轻度升高为主;引起胰岛素抵抗或原有的代谢紊乱,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等。
血吸虫肝炎:多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或有慢性血吸虫病。
自身免疫性肝炎。
遗传代谢性疾病:如肝豆状核变性、遗传性糖代谢障碍、甲状腺功能亢进。
缺血缺氧:如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这些肝炎都没有传染性。
3.肝炎的危害
急性肝炎:可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肝衰竭。
慢性肝炎:可能逐渐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
三、肝炎的传播途径与预防?
远离肝炎,从细节做起
1.肝炎的传播途径
甲肝 粪-口途径传播 传染源:乙肝患者和病毒携带者
乙肝 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
丙肝 以输血和血制品传播为主
丁肝 感染乙肝的基础或与乙肝同时感染;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
戊肝 粪-口途径传播
2.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甲肝、戊肝:接种甲肝、戊肝疫苗,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避免与患者共用餐具。
乙肝、丙肝、丁肝:接种乙肝疫苗,丙肝、丁肝暂没有疫苗可以预防。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不与他人共用个人用品;选择在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3.非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酒精性肝炎:建议戒酒或限制饮酒。
脂肪性肝炎:控制体重、健康饮食、适量运动。
药物性肝炎:遵医嘱用药,避免滥用药物。
四、关于肝炎如何诊断与治疗呢?
早发现早治疗,肝炎不可怕!
1.肝炎的诊断
肝功能检查:评估肝脏损伤程度。
病毒学检测:确定病毒类型和病毒载量。
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等,可观察肝脏形态和结构变化。
2.关于乙型、丙型肝炎的治疗
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可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保肝治疗可改善肝功能,促进肝细胞修复。抗病毒治疗也是是治疗丙肝的重中之重,所有丙肝患者一经发现都应该检测丙肝病毒载量,若病毒样行需接受丙肝抗病毒治疗。在发展成晚期肝硬化、肝癌之前接受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有数据显示,慢性丙型肝炎是导致肝硬化和HCC的主要原因,清除HCV可以明显改善长期结果[1]。 临床上,丙肝进展到肝癌的时间也是因人而异,指南指出,根据丙肝感染自然史,感染20年,肝硬化发生率在一般人群中为5%~15%。如果感染HCV时年龄在40岁以上、男性、合并糖尿病、嗜酒、合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HIV并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均可加速疾病进展。 所以,放任丙肝不进行治疗,就很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一旦发展为进展期肝纤维化或者肝硬化,即便HCV病毒得到清除,仍有进展为HCC的风险[2]。
非病毒性肝炎:针对病因治疗,如戒酒、减肥、停用肝损伤药物等;同时进行保肝治疗。
3.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即便是慢性肝炎,也能通过科学管理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
五、伤肝的坏习惯
1.用药伤肝
长期服药,胡乱配伍用药,过量用药都会增加肝、肾负担。
2.喝酒伤肝
肝脏代谢酒精的过程会受到毒性损伤,长期过量饮酒易造成慢性中毒性肝损伤,也就是酒精性肝炎。
3.熬夜伤肝
熬夜会影响肝脏解毒和新陈代谢,导致毒素积累,从而损伤肝细胞,你的每一次熬夜,肝脏都在“舍命陪君子”。
4.动怒伤肝
生气、精神紧张会使体内激素分泌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肝脏功能,在你充满负面情绪的时刻,你的肝比你更难过。
六、那我们如何科学护肝,如何做呢?
守护肝脏健康,从每一天开始。预防肝炎,特别是病毒性肝炎,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以下是一些关键的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
接种肝炎疫苗是预防病毒性肝炎的最有效手段。乙肝疫苗能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甲肝和戊肝疫苗则能分别预防甲肝和戊肝。建议遵循推荐的疫苗接种计划,及时完成全程接种。
2.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食物、上厕所或处理可能受污染的物品后。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洁双手,有助于减少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风险。
3.安全饮食
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水或食用未煮熟的食物,特别是来自卫生条件不佳地区的食物。确保食物和水源的安全,防止病毒通过消化道传播。
4.避免不安全的注射和输血
仅在正规医疗机构接受注射和输血服务,确保使用一次性或经过严格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避免不必要的注射和输血,以减少血液传播的风险。
5.安全性行为
在性生活中正确使用安全套等防护措施,能减少性传播疾病的风险,包括病毒性肝炎。同时,应避免多个性伴侣,以减少病毒通过性接触传播的机会。
6.母婴阻断
对于乙肝病毒感染的孕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监测病毒指标,根据检测指标决策母婴阻断治疗方案,以降低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这通常包括在孕期进行抗病毒治疗和分娩后给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7.避免共用个人物品
不要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物品,以减少病毒通过血液传播的风险。
8.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体检,包括肝功能检查和肝炎病毒筛查,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肝炎。特别是对于高危人群,如乙肝病毒携带者、静脉注射毒品者等,更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9.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和避免过度劳累等,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减少感染肝炎的风险。
【专家简介】
丁宁,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肝病一科主任, 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医学硕士,沈阳医学院兼职教授。
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现任沈阳医学院内科学的教学工作和硕士学位论文审稿人。沈阳市健康教育专家讲师团委员;沈阳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沈阳市病案质控专家。
擅长领域:对于慢性肝病、肝硬化、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有深入研究。尤其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紊乱或免疫相关的乙肝、丙肝、自免肝、代谢性肝病以及肝移植术后等肝损伤治疗经验丰富。在慢性乙肝、丙肝抗病毒治疗、肝硬化和肝脏肿瘤的抢救以及疑难肝病的诊治。
发布于:辽宁省股票配资佣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