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架无垂尾战机根本不是真正的王牌”,当网上还在为歼50的生产线照片激动时,美国《突破防务》杂志一盆冷水直接浇了下来。他们说,这不过是个“低配先锋”,一个故意放出来的烟雾弹。
听起来挺刺耳,但细想一下,这事儿没那么简单。歼50的体型确实不大,跟歼16比小了一圈,双发中推的配置,更像是个隐身版的歼10或歼11。搞这么个东西,目的似乎不是为了单挑谁,而是为了“抢跑”。在美国的六代机NGAD还趴在图纸上的时候,用成熟技术赶紧把这批飞机造出来,形成规模。
它的主场,很可能就在第一岛链那片天空。2200公里的作战半径,不多不少,正好够用。更要命的是,这东西的舰载化意图太明显了。可折叠的机翼,强化的起落架,明摆着就是为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准备的。雷达反射面积只有0.001平方米,比F-35C小了整整五倍,挂上鹰击-21反舰导弹,就是专门盯着对方航母的美梦魇。
所以,美军媒体慌了,说如果这东西上了核动力航母,F-35C就彻底成了活靶子。这棋下得确实有点狠,用一款看似“低配”的装备,先手抢占了战略要地。
但真正让人后背发凉的,恰恰藏在成飞那些不起眼的老旧厂房里。那里藏着一头真正的“猛兽”——歼36。这飞机的尺寸大得离谱,网上传闻机长超过25米,载弹量能到10吨以上,内置弹舱硬是塞进14枚导弹。这已经不是一架战斗机了,这简直就是一个会飞的“空中武库”。
它的设计理念,更是颠覆性的。歼36的核心不是格斗,而是“指挥”。它就像一个空中的指挥堡垒,把一群群的无人机和战斗机当作棋子来调度。它搭载的量子雷达,探测距离据说能突破800公里,能把战场信息实时共享给整个机群。每一架僚机都成了一个移动的预警中心,整个空战的模式都被改写了。
动力更是夸张到了极点。三台涡扇15发动机,能轻松把推力干到40吨的级别,让这架庞然大物冲破3马赫的极限。美军的F-22在它面前,就像拖拉机撞上了超跑,根本不是一个维度的对手。
这么一来,整个战术就清晰了。歼50作为“低配先锋”,凭借其出色的隐身能力和机动性,在前线抢夺制空权,撑起一道严密的防空伞,同时还能客串舰队杀手。而在后方,歼36则挂满了高超音速导弹,利用其超强的态势感知能力,瞄准的可是关岛甚至夏威夷这种级别的目标。
两架歼36通过数据链实时共享情报,能精确预测目标的动态,做出最合理的打击部署。而歼50机群则根据这些信息前出猎杀,无人机群同步进行电子干扰。这套组合拳打出来,整个西太平洋的天空,可能真的要换个主人了。
五角大楼的报告承认,中国的这套“高低配+舰载化”的组合拳,直接打乱了美军的六代机发展计划。他们的NGAD项目拖到了2035年,而歼50可能在2030年前就能服役。更关键的是,中国可以利用歼50这个平台,去验证那些先进的AI系统和无人协同技术,等技术成熟了,再直接搬到歼36上去。
等美国人反应过来,可能六代机的游戏规则都已经被重新定义了。看看武汉那边的航母楼,甲板宽度已经加到了82米,这明显是在为歼36这种大家伙上舰做准备。未来的004型核动力航母,那12万吨的排水量,恐怕就是为这两款六代机准备的空中堡垒。
到那时候,太平洋的制空权到底归谁,恐怕就真成了一个需要重新讨论的问题。
股票配资佣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