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从孔夫子的“忘年”智慧看古今人生真趣
作者:洪涛
图片
话说春秋末年,鲁国有位大夫姓沈,名诸梁,因封地在叶邑,世人皆称“叶公”。这叶公素来仰慕孔子的学问,又听闻孔子周游列国,近来恰在楚国地界停留,便特意寻到孔子的弟子子路,拱手问道:“仲由啊,你追随孔夫子多年,可知你老师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子路听罢,却没立刻回话。你道为何?此时的子路,心里正犯着嘀咕:老师的德行如高山仰止,学问似江海无边,若只说“温良恭俭让”,恐显浅薄;若细说“仁礼治国”的主张,又怕叶公听不真切。他望着叶邑城外的稻田,金黄的稻穗在秋风里轻晃,远处农夫弯腰收割的身影忽明忽暗,竟一时不知该如何概括——这便是《论语·述而》里“子路不对”的由来。
图片
后来孔子得知此事,便拉着子路坐在杏树下,指尖轻轻拂过落在衣襟上的银杏叶,笑着说:“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话里藏着的,可不是简单的“爱学习”,而是孔夫子一生的精神底色。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里说,这十二字是“孔子自道其为人,最亲切,最真实”,没有半点虚言。你想啊,孔子五十岁学《易》,韦编三绝,连穿竹简的皮绳都磨断了三次;周游列国时,在陈蔡之间被围困,断粮七日,弟子们饿得站不起身,他却还在弹琴高歌,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此时的孔子,早把“老”抛到了九霄云外,心里只有“克己复礼”的志向,这便是“发愤忘食”的真意——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心中的“道”,连吃饭都能忘了。 杨伯峻先生在《论语译注》里,特意将“乐以忘忧”的“乐”注解为“以……为乐”,这就点出了关键:孔子的“乐”,是发自内心的精神愉悦,而非外在的物质享受。想起北宋的范仲淹,年轻时在应天书院读书,每天煮一锅粥,冷凝后切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就着腌菜充饥。同学见他清苦,送他美食,他却婉拒道:“我若吃了这些,恐怕就再也尝不出粥的滋味了。”他伏案苦读至深夜,窗外的月光洒在书页上,映出他专注的眉眼,连蚊虫叮咬都浑然不觉——这不正是“发奋忘食,乐以忘忧”吗?后来他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份“忘忧”的底气,早从年轻时的苦读里生了根。 再看近现代,钱学森先生归国后,为研制“两弹一星”,钻进戈壁滩的实验室,一待就是十几年。那时条件艰苦,没有空调,夏天实验室里像蒸笼,他汗流浃背地演算公式,铅笔芯用断了一根又一根;冬天寒风从窗户缝里灌进来,他裹着棉袄,盯着图纸上的参数,连晚饭都忘了去吃。有次警卫员送来馒头,他随手放在桌边,等想起时,馒头早冻成了硬块。可他捧着计算成功的图纸,笑得像个孩子,说:“再苦再累,只要能为国家做点事,心里比吃了蜜还甜。”李泽厚先生在《论语今读》里说,孔子的“乐”是“一种精神境界,一种超功利的审美愉悦”,钱学森先生的这份“乐”,正是跨越千年的呼应——为了国家的强盛,忘了个人的辛劳,忘了岁月的流逝,这不就是“不知老之将至”的当代注脚吗? 不过,于丹教授在《论语心得》里,又给了我们一个更贴近生活的视角:“'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是让我们透支身体去蛮干,而是让我们找到一件能让自己全心投入的事,在专注中获得内心的安宁。”你看身边的老教师,退休后仍坚持备课,戴着老花镜批改学生的作文,笔下的红圈红勾比年轻时还认真;社区里的老工匠,守着一间小铺子,打磨红木家具,一刨一凿间,眼里闪着光,连手上的老茧都透着满足。他们不是“不知老”,而是在热爱的事里,忘了“老”的束缚——就像孔子晚年整理《诗》《书》《礼》《乐》,明明已年过七旬,却仍像个少年般充满热忱,因为他知道,真正的衰老,从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心中“乐”的熄灭。 反观当下,有人总说“活得累”,不是因为事情太多,而是因为心里的杂念太多:想赚更多的钱,想追更高的名,想比别人过得好,结果越比较越焦虑,越焦虑越疲惫。可孔子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从来不是“拥有多少”,而是“投入多少”。就像袁隆平院士,九十岁高龄仍下田考察,弯腰查看稻穗的长势,泥水溅到裤腿上也不在意。他说:“我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乘凉。”这份“发愤”,是对“禾下乘凉梦”的执着;这份“乐”,是看到稻穗饱满时的欣慰。当一个人全心投入到有意义的事里,“老”会变成岁月的勋章,“忧”会变成前进的动力,这便是孔子智慧最鲜活的现实意义。
图片
叶公当初问子路“孔子是何人”,或许想听到“圣人”“智者”之类的答案,可孔子却用“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十二个字,把自己从“神坛”拉回了“人间”——他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而是一个为了理想全心投入、在热爱中忘记时光的“赶路人”。这份智慧,穿越两千多年的风雨,至今仍在提醒我们:人生的价值,从不在年龄的刻度里,而在“发愤”的专注中,在“忘忧”的豁达里。若能找到那件让你“发奋忘食”的事,便会懂得,岁月从未偷走什么,它只是把最好的“乐”,留给了始终热爱的人。
二哥的万花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股票配资佣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