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 如果你在2025年1月后退休,并且暂时按2024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领取待遇,那么恭喜你,很快会收到一笔补发金额。 但这笔钱因人而异,工龄长短、缴费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你到手的是3000元还是300元。
养老金重算补发工作正在各地陆续启动。 此次调整主要面向今年1月后退休的人员,因为他们办理退休时,2025年的新计发基数尚未公布,其养老金只能暂时按照2024年的旧基数进行预算和发放。
新的养老金计发基数由各地在2025年8月后陆续发布。 社保部门在收到新基数后,会据此对这部分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进行二次核算,并将少算的差额部分一次性补发到位。
补发的金额严格遵循统一的公式计算,主要涉及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两部分。 基础养老金的补发差额 = 补发月数 × (新养老金计发基数 - 旧养老金计发基数) × (1 + 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 2 × 缴费年限 × 1%。 对于有视同缴费年限的“退休中人”,还会补发过渡性养老金的差额,计算公式为:过渡性养老金补发金额 = (新计发基数 - 旧计发基数) × 视同缴费指数 × 视同缴费年限 × 过渡系数。
个人的补发金额多少,完全取决于其工龄长短、养老保险缴费指数高低、当地养老金计发基数的涨幅以及补发时间的长短。工龄越长、缴费指数越高的人,补发金额通常越多。
企业退休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补发金额可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源于原有的养老金水平不同,而非政策倾斜。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普遍因为历史缴费指数更高、工龄更长且多数享有过渡性养老金,其补发金额往往高于企业退休人员。
有数据显示,2023年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约3089-3442元,而事退人员则达到6148-6300元。 2024年调整后差距扩大至约3150元,2025年预计进一步拉大到3245元。 缴费基数是首要原因,机关单位多按工资的100%缴纳,企业则常按社会平均工资60%的最低标准交。 此外,视同缴费年限的认定以及职业年金的覆盖情况(事退人员覆盖率近100%,企退人员仅23.6%)也加剧了差距。
养老金并轨改革于2014年启动,至2024年10月过渡期正式结束。虽然制度上实现了并轨,计算办法统一,但由于历史政策叠加导致的缴费基数、年限认定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并未完全均等。
具体的补发金额因人而异,也因地区而异。 例如,假设某地养老金计发基数从2024年的6800元涨至2025年的7000元。 一位缴费指数0.6、工龄30年的企业退休人员,每月补发金额约为48元。 而一位缴费指数2.0、工龄40年的事退人员,每月补发金额可达120元。 如果补发8个月,前者补384元,后者补960元,相差576元;若补发11个月,则相差792元。
再以北京2024年养老金计发基数调整为例(虽为2024年数据,但计算原理完全相同)。 2024年北京养老金计发基数为11883元,较2023年的11525元增长3.11%。 一位2024年4月在北京退休、缴费指数0.6、缴费年限20年的退休人员,若补发3个月差额,其基础养老金部分可补发(1901-1844)3=171元。
部分地区的企业退休人员还可能享受到特殊的补发政策。 例如,江苏省在2025年为部分企业退休人员提供了“双重福利”,包括针对1996年前参加工作者的过渡性养老金补发(2025年补发新老办法差额的70%)和年度养老金普调。
符合条件的企业退休人员,例如工龄30年以上的“老国企人”、高龄退休人员(70岁以上)以及社平工资较高地区的退休人员,通过两次调整叠加,每月养老金涨幅可能超过200元,甚至更高。
#热点新知#退休人员可以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查询自己的养老金重算补发情况。 线上可以登录参保地人社局官网或使用当地人社APP查询。 线下可以携带身份证、社保卡等材料前往社保经办窗口咨询。也可以拨打社保热线12333进行咨询。
确保社保卡的金融功能已激活是及时收到补发款项的关键,因为养老金和补发金额通常会直接发放到社保卡的金融账户中。
股票配资佣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