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进一步传播健康科学知识,提升公众健康素养,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结合当地资源和季节特点,大众网联合单县卫生健康局,开通《健康“医”点通》节目,邀请医院一线医生、营养师、康复治疗师等专业人士用通俗的语言科普养生小技巧或相关健康知识,让健康知识“飞入寻常百姓”。
大众网记者 张宁 刘爽 单县报道
今天,我们邀请到单县中医院医务科副主任兼内三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单翠平,为大家讲述《从脾胃论治心系疾病》。冠心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在祖国传统医学中冠心病属于心系疾病的范畴,通常包含“心悸”“胸痹”等。
心悸是指自觉心中悸动不安,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跳动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甚则不能自主,可见数、促、结、代、涩、缓、沉、迟等脉象;胸痹是指胸部憋闷疼痛,呈刺痛或压榨性疼痛,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甚则放射至左肩背,咽喉、胃脘部、左上臂内侧等部位,一般持续几秒到十几分钟,休息或用药后可缓解,呈反复性发作,常伴有心悸、气短、汗出,甚则喘息不得卧。
祖国医学通常认为心痹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肺、肾等脏。病机有虚实之分,虚为气、血、阴、阳亏损,心失所养,实为痰、瘀、火扰动心神,常相互夹杂形成热毒。
中医学“毒”,是一种致病较强、较为凶险、不易治愈的病理概念。现代社会中,中、青年人受一些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违背传统的“天人相应”养生保健观念,日夜颠倒、不能劳逸结合成为常态,加以工作中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倍增,且不少人嗜食肥甘厚腻、烟酒过度,凡此种种,皆可伤及脾胃,脾胃气虚,运化失司,气机不调,可产生痰、湿、瘀、热之邪。湿痰瘀久,胶结化火,持续不解,终成热毒。
益气健脾常用黄芪、人参、西洋参等;泻火解毒常使用黄芩、黄连、黄柏等苦寒之品,但强调在补脾胃的基础上应用,不可过量。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么去预防呢?可饮用代茶饮小妙方(黄芪10g、西洋参10g、三七3g、焦山楂10g、陈皮10g、茯苓15g);可指腹揉按心脏养生保健要穴内关穴(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在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3至5分钟,或者用拇指指腹按揉,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双手交替按揉。
股票配资佣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